青竹、毛竹的区别:生长环境不同、形态不同、价值不同。
1、生长环境不同
①青竹适应酸性土至中性土,但PH8.5左右的碱性土及含盐0.1%的轻盐土亦能生长,但忌排水不良。产江苏宜兴、浙江杭州古荡。
②毛竹根系集中稠密,竹秆生长快,生长量大。因此,要求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,年平均温度15到20℃,年降水量为1200到1800毫米。
对土壤的要求也高于一般树种,既需要充裕的水湿条件,又不耐积水淹浸。
在造林地选择上应选择背风向南的山谷、山麓、山腰地带;土壤深度在50厘米以上;肥沃、湿润、排水和透气性良好的酸性砂质土或砂质壤土的地方。
2、形态不同
①青竹,竹科,禾本科多年生木质化植物。竿高8米,径粗4—6厘米,幼竿无明显白粉,深绿色,节处带紫色,老竿绿色或黄绿色。
竿环较隆起,高于箨环。笋绿色,圆锥形向顶端削尖;;叶耳半圆形,有长5—10毫米的继毛;叶舌明显伸出;叶片带状披针形或披针形,长9—17厘米,宽1-2.2厘米,下表面被短柔毛,沿中脉的毛较密。
花枝呈穗状,长8—10厘米,基部托以4—5片逐渐增大的鳞片状苞片;佛焰苞5—10片,脉间具微毛,叶耳小形或无,鞘口继毛仅数根,每佛焰苞通常含假小穗1枚。
②毛竹地下茎为单轴散生。竿高达20余米,粗者可达20余厘米,幼竿密被细柔毛及厚白粉,箨环有毛,老竿无毛,并由绿色渐变为绿黄色。
基部节间甚短而向上则逐节较长,中部节间长达40厘米或更长,壁厚约1厘米(但有变异);竿环不明显,低于箨环或在细竿中隆起。
箨鞘背面黄褐色或紫褐色,具黑褐色斑点及密生棕色刺毛;箨耳微小,繸毛发达;箨舌宽短,强隆起乃至为尖拱形,边缘具粗长纤毛;箨片较短,长三角形至披针形,有波状弯曲,绿色,初时直立,以后外翻。
3、主要价值
①青竹笋味美,竿材可篾用或整竿使用。
②毛竹是竹类植物中用途最为广泛的竹种,也是森林木竹中用途最多的树种之一。毛竹的用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。
在人们衣、食、住、行、观、用、饰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,它拥有材用、食用、药用、观赏、饲用、环保等众多功用,是无污染绿色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,是营建绿色银行的理想物种。
扩展资料
竹子的药用部分:
1、竹笋,性微寒味甘,无毒,具清热化痰,解毒透疹,健脾益气,助消化增食欲,降血压,防止血管硬化和美容防癌等功能。
2、竹荪,性寒味甘,无毒,有益肠胃,理气化痰,降血压,提高人体免疫能力,调整老人血酸及脂肪酸和防癌抗癌等功用。
可治败血症、细菌性肠炎、咳嗽、肥胖症、高血压、高胆固醇引发的其他疾病。
3、竹叶,性凉味甘辛,凉心缓脾,化痰止渴,清热散郁,解毒清胃。有杀虫疗疮,止呕除烦等用途,治上焦风邪烦热,咳逆喘促,呕哕吐血和一切中风惊痛等症。
4、竹沥、竹茹:性寒味甘,无毒,为中国传统中药。竹茹清安胃腑,止吐除闷。
竹沥为竹汁提炼加工而成,清瘀解毒,透畅经络,清凉退火.主治筋脉拘挛,皮里膜外之痰,血瘀气阻,经络滞阻诸症,同时有防暑止渴,增强食欲,养颜驻容等功效。
5、竹根、竹实:毛竹根具止消渴,散毒补虚功用,作益气止渴,补虚下气及消毒药用。竹实有通神明,轻身益气的功效,是较好滋补食品。
6、竹叶、竹材提取物:主要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和酚酸类等化合物,具有优良的清除活性氧自由基与阻断亚硝化反应能力。
对人体内源性抗氧化酶系有影响,能抑制内脂质过氧化的怍用和提高免疫能力,有较好的防疲劳抗衰老和增强智能等作用。
早竹的区别差异
虽然很多地方都将早竹叫为雷竹,其实他们还是存在区别的。早竹与雷竹在植物分类中属同一物种。
雷竹是早竹中的一个新的类型,在浙江省有200多年种植历史,因春雷响时出笋而得名。
雷竹与早竹的主要区别如下:。
① 早竹的竹秆节间较均匀;雷竹节间的近节下部稍缩小,中部膨大变粗;用手捏住竹秆节间从上至下摸之,即可感觉。
② 早竹的新竹秆节间被白粉,有的部分节有紫褐色;雷竹的新秆仅节下一圈有白粉环。
③早竹的小枝上叶片一般2-3片,少数5-6片,叶片较大且平展;雷竹多数5-6片,少数9-10片,叶片狭小,且稍卷曲。早竹与雷竹在浙江的杭州、湖州、嘉兴各地普遍栽培,每1/15公顷(1亩)产量高达2000-2500公斤,竹农有丰富的高产培育经验。
毛竹与元竹区别
元竹系指刚竹,是多种竹种总称。刚竹属包含很多种竹子,包括:毛竹,尖头青、黄古竹、石绿竹、淡竹等等。
但毛竹竿高可达20多米,粗可达20多厘米,老竿无毛,,尖头青、黄古竹、石绿竹、淡竹等等竹子竿高没有毛竹长得高,。
玉竹和头青竹有区别
玉竹,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又名葳蕤、女萎、节地、玉术、竹节黄、竹七根、山包米、尾参、西竹、连竹、地管子、铃铛菜等。原产中国西南地区,但野生分布很广。
耐寒,亦耐阴,喜潮湿环境,适宜生长于含腐殖质丰富的疏松土壤。
刚竹的与雷竹的区别
雷竹。
又名雷公竹、春竹等,属禾本科刚竹属。入春响雷后即能破土而出。
性文雅,质脆弱,喜肥沃,怕积水,鞭细根少。雷竹是我国一种优良笋用竹种,具有出笋早、产量高、笋期长、笋味美,年年出笋,效益高,适应性强等特点,并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。
适用于华东部分山区种植,如浙江、江西等。
刚竹。
别名:打雷竹、燕竹(安徽)秆高4~7m,径3~4cm,幼秆亮绿色,分枝凹槽部位带黄色,光滑无毛,无白粉。箨鞘浅红褐色,微被白粉,具褐色小斑点,上部稀疏,下部较密,上部边缘红紫色,无纤毛;无箨耳及遂毛;箨舌暗紫褐色,先端拱起或近于平截,边缘具短纤行,背部有直立粗硬毛;箨叶绿色,边缘黄色,长披针形至带状,外翻,先端及中部以上皱褶。
笋期3月下旬。本种与早竹相似,但本种幼秆无白粉,叶耳及鞘口遂毛缺,箨鞘中上部斑点明显稀疏以及箨舌不下延等有别。
笋供食用。